泗洪“生態+”孵出“產業生態化”
泗洪“生態+”孵出“產業生態化”
“今年種植了近千畝紫云英,將其耕翻后上水浸泡種植水稻。全程采用生態種植方式,生產出來的都是有機大米……”徐榮全高興地說。
在泗洪縣,生態正在成為一個頗為時尚的名詞。
“近年來,我們突出以‘生態+’為抓手,走生態產業化、產業生態化的融合發展之路,積極探索‘綠水青山’轉化為‘金山銀山’的有效路徑。”泗洪縣委書記王曉東說。
“生態+特色農業”的融合發展,已經成為泗洪縣一張亮麗的名片。從2016年開始,該縣破題“百園工程”建設,推行種養結合、生態牧場、水產養殖等農業生產新模式,全力打造2000畝以上、成方連片、單一品種的高效農業結構調整示范點。僅2017年,全縣“百園工程”建設項目總數就達到61個,其中2000畝以上的有19個,峰山碧根果基地、城頭中國小龍蝦種源保育基地新建面積都超過5000畝。
石集鄉新汴村的牛牛香菇家庭農場就是其中一個項目。該農場種植的珍稀品種羊肚菌,鮮菌市場零售價格每斤在150元至180元,市場批發價格也在每斤60元到100元。要是烘干了出售,每斤批發價達到千元以上,產品遠銷美國、日本等國家。“小鄉村種植的菌菇能漂洋過海,競爭力來自生態品質!”農場負責人莫言頗為得意。
提及工業,人們往往將其與污染、高耗能的詞語聯系在一起。但是,泗洪縣卻響亮地提出了“生態+綠色工業”融合發展理念并付諸實踐。泗洪縣委副書記、縣長李愛華介紹說,該縣制定“鼓勵發展產業”和“禁止發展產業”兩張清單,著力打造科技含量高、環境污染小的新型膜材料、電子信息、機械制造“2+1”產業和文體產業。
截至目前,該縣園區重點工業污染源整治達標率100%,關停和重組11家化工企業,成為全市第一家“無化縣”。此外,3年來勸退不符合縣域環境要求的招商項目近400家。泗洪主政者的目標是全面實施企業生態化改造、園區循環式發展,堅決整治高污染、高排放、高耗能“三高”企業,力爭年內創成省級生態園區。
5月的泗洪洪澤湖濕地,萬鳥爭鳴,百花競放。每天來這里賞景度假的游客絡繹不絕,如果需要吃飯住宿,還得提前預定。游客紛至沓來,看中的自然是泗洪洪澤湖濕地這個天然的“氧吧”。資料顯示,該縣擁有的75萬畝原生態大湖濕地,孕育著300余種形態各異的水生動植物,每立方厘米空氣中含有2萬至5萬個對人體健康有益的負氧離子。
精明的泗洪人把洪澤湖濕地稱為洪澤湖的“綠心”。擁有這個天然的寶貝,泗洪繼續放大生態旅游優勢,做大生態旅游產業,圍繞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購、娛”,大力發展沿湖地區農家樂、漁家樂項目,延伸生態旅游產業鏈條,真正把生態旅游做成支柱產業、致富產業。
規劃正在變成現實。入春以來,緊鄰泗洪洪澤湖濕地邊上的泗洪縣城頭鄉“蝦樂谷”老板朱俊華每天都非常開心:“昨天,我做了8單生意,毛收入3000元。來這里吃飯的客人,都是過來游洪澤湖濕地的。”游客在放松心情的同時選擇一飽口福,看中的是這里地地道道的原生態食材。
泗洪縣位于洪澤湖西岸,擁有洪澤湖40%的水面。每年,該縣轄區內的洪澤湖退養還濕面積都在萬畝以上,并且該縣拿出真金白銀在退養區域栽植菱角、荷藕、芡實等,讓以前過度開發的水面休養生息,恢復濕地生態原貌。正因為如此,洪澤湖的水質持續向好。據宿遷市相關部門對泗洪縣沿湖的6個點的水文水質監測,目前水質達到Ⅱ類。
水質好,養出的好魚、好蝦、好蟹自然就讓食客們贊不絕口。其實,就連用洪澤湖水澆灌生長出來的稻米,米質也非同一般。2017年9月,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,“泗洪大米”從全國300個地理標志產品中脫穎而出,獲得地理標志產品金獎,也是江蘇省唯一獲此獎項的產品。